從心理學角度看,公共關系活動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對公眾的心理施加影響,從而鞏固、改變或發展公眾的某些態度和行為。廣義地說,整個公共關系心理學都是研究如何對公眾的心理施加有效的影響,它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同影響公眾心理有關;狹義地說,對公眾心理的影響指的是具體影響公眾心理的方式方法,指最直接的影響公眾心理的行為活動。對公眾心理的影響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一方面說明掌握正確而有效的方式方法的重要,另一方面也說明正確而有效的方式方法并不是獨立存在的,不是拿起來就能用的萬試萬靈的武器。正如精通寫作技巧的人不一定能寫出震撼人心的作品一樣,對影響公眾心理的方式方法也不能采取迷信的態度。正確而有效的具體方法是建立在該領域的整個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之上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正確而有效的方法要能發揮正確而有效的作用,有賴于綜合基礎水平的提高。換言之,狹義的對公眾心理的影響,實際上是廣義的對公眾心理影響的一個縮影。
勸導就是勸說和引導,它是主動影響公眾心理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用勸導這種方式影響公眾心理的方法稱為勸導方法。勸導方法主要有告知型、說服型、浸潤型和逆向型四種。(在本書的前面三個版本中,它們分別被稱為流瀉式勸導、沖擊式勸導、浸潤式勸導和逆行式勸導,請讀者加以注意。)四種方法都各有其長處和短處,所以應當在運用中注意揚長避短。
一、告知型勸導
告知型勸導是一種以告知為主要形式的,沒有嚴格的對象范圍,沒有特別的針對性,沒有精確的效果預測的普及性的勸導方法。它就像往地上潑水一樣讓它自由流瀉,碰巧遇到幾個坑洼,就會在這幾個坑洼處產生作用。廣告宣傳一般就采用這種告知型的勸導方法。
告知型勸導對公眾心理的影響是“知”和“導”的影響。以廣告宣傳來說,公眾不知道現在購買哪種自備車最合適,各個汽車廠和流通部門的廣告宣傳使他們了解了汽車市場的行情,最后促使他們購買了某種最滿意的產品。這部分公眾對汽車市場的情況從不知到知曉,在知曉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受到了引導,這就是告知型勸導對這部分公眾的心理發生的影響。當然同樣的廣告宣傳對毫不關心汽車行情的公眾來說是不起作用,至少暫時是不起作用的,因為他們不需要這種“知”和“導”。所以告知型勸導是沒有嚴格的對象范圍的,它是“廣而告之”、“廣而導之”,從目的和效果來說是“廣種薄收”;它只有一般的針對性而沒有特別的針對性,即它只考慮勸導內容和勸導對象的一般關系而不考慮特別關系。以汽車廣告宣傳來說,對注重實惠的人和對追求新穎的人進行千篇一律的勸導不能說沒有針對性,但只是一般的針對性;這樣,它的效果當然也就難以精確預測。
告知型勸導在社會生活中運用得極其普遍。近年來,“教育方法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改革”的呼聲很高,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針對告知型勸導方法的泛用而提出的。在公共關系領域中,由于“公眾”這個概念主要是集合概念,忽視了公眾的個性;因而作為公共關系活動主要形式之一的傳播活動也廣泛地運用告知型勸導的方法,最具說服力的是過分地強調以告知型勸導為特征的大眾傳播的手段而忽視人際傳播的手段。長此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泛用告知型勸導方法的教訓很可能在公共關系領域中重演,事實上有些公共關系傳播活動也已經在公眾中產生了逆反心理,失去了在公眾心理上產生“知”和“導”一體的影響作用。
對告知型勸導的作用應當實事求是地評價,泛用固然不對,舍棄也是愚蠢。平心而論,只要勸導的內容具有真實性和吸引力,它總會
對一部分公眾產生或多或少的導向作用,它的有效性還是應當承認的。更進一步,從公共關系的目的來看,要提高組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不能舍棄告知型勸導的方法,即使告知型勸導的有效率只有百分之一,在1 000萬勸導對象中也有10萬受影響的公眾,這比更有針對性的勸導方法例如個別勸導的方法效率要高得多。當然我們這里作了這樣一種假設:假設其余的990萬公眾都沒有受到影響,而不是受到了負向的影響。
總起來說,告知型勸導利弊共存。關鍵在于勸導的內容要有真實性和吸引力,方法上改進的出路在于提高勸導的針對性。例如商品房廣告宣傳,把對全體公眾進行的告知型勸導分解為對各類公眾進行的告知型勸導,對象的總體范圍沒有縮小,但針對性提高了,效果顯然也會相應提高。不同的角色公眾、不同的公眾群體都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心理傾向和心理定勢,所以對商品房的選擇也會各有所好。告知型勸導也要以對公眾心理的認知為前提、為基礎,才能夠在廣告宣傳中、在其他公共關系活動中對公眾的心理產生有效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