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的建設和發展。所以,組織形象盡管是公眾觀念中的形象,但這種觀念中的形象不是自發形成的,它的原型在組織內部,它的形成是公共關系主體主動影響公眾的行為結果。組織成員只有清醒地認識到組織形象的這種主體和客體相統一、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的根本特點,才能自覺有效地為塑造組織的良好的社會形象而努力。
組織形象有三個主要的特點,這就是客觀性、整體性和人為性。這三個特點是我們上面講到的組織形象的主體和客體相統一、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的根本特點派生的,同時又反映組織形象的這一根本特點。
(一)組織形象的客觀性
1.組織形象的原型是客觀的。形象是一種觀念,觀念是對事物的反映;組織形象這種存在于公眾頭腦中的觀念是對組織性狀的反映,而組織性狀這種觀念的對象、形象的原型本身是客觀存在的,具有客觀性。
2.組織形象形成的過程是客觀的。組織形象是組織成員塑造組織本體,把組織的特性和狀況通過各種途徑介紹給公眾,使公眾通過一系列的內部心理活動過程而后形成的觀念。組織形象形成的這個總過程是客觀的。
3.組織形象形成后的狀況是客觀的。組織形象形成后的狀況也就是公眾對組織的看法、認識、評價,它是獨立于組織本身的性狀及其組織宣傳介紹者的認識、評價之外的,也即它和組織的性狀和組織宣傳者的認識、評價已經分離,成為一種客觀事實。
(二)組織形象的整體性
組織形象的整體性具有兩種含義。
1.它是指組織形象本身具有整體性。組織形象是由多種要素組成的,如組織人員的形象、組織產品的形象等等,組織形象是這些子形象的母形象,它具有整體性。當組織人員的形象不佳的時候,我們很難說組織產品的形象也一定不佳,這畢竟還有區別;但人員形象不佳必然會影響到組織的整體形象。公共關系主體所要塑造的是組織的整體形象而不僅僅是某一要素、某一方面的形象;同樣,公眾心目中的組織形象也是組織的整體形象。
2.它是指組織形象在表現上具有整體性。組織形象中的某一要素表現比較突出,能夠掩蓋組織形象中其他要素的形象,起到代表或代替組織形象的作用。例如華生牌電扇是幾十年的名牌優質產品,在社會上享有很好的信譽,這一產品形象實際上已經代替了華生電扇廠的形象。子形象代替母形象,這也反映組織形象的整體性。公眾是不可能對組織的各種構成要素、對組織方方面面的情況進行評估的,他們總是根據他們了解的情況來認識和評價組織,因而組織的子形象往往代表母形象、代替母形象。組織方面塑造的組織形象具有整體性,公眾方面形成的組織形象也具有整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