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系的專業人才隊伍除了立足于自身的公共關系活動之外,還承擔著在組織團體內部配合組織的領導者普及公眾意識的任務。只有當組織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具有了公眾意識、能夠自覺地以“組織人”的身份、以組織代表者的身份對待自己的工作,時時處處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對組織的社會形象的影響的時候,這個組織團體才能成為真正的在公共關系活動中發揮主體作用的實體。在這種普及“全員公眾意識”的過程中,組織的領導者和公共關系專業人才隊伍要發揮主導作用。這實際上也是內部公共關系活動中的最主要的內容。
國外有些普及全員公眾意識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以日本的朝日啤酒公司為例,他們有一條規定:啤酒銷到酒店,如果超過90天,就回收上來倒掉,以保持“朝日啤酒”的新鮮度;顧客購買的“朝日啤酒”沒喝完,過了期,同樣也可到酒店退換。像這種不靠說教(說教也需要)而靠管理的辦法來普及全員公眾意識的做法顯然值得我們借鑒。上海航空工業公司和美國麥道公司合作生產“麥道82"毪機,開始很不適應美國方面的質量管理要求,原上航首任駐美總代表張鴻校在出任質保主任后借鑒了國外普及全員公眾意識的經驗,上任第二天就讓150多名質保員坐在曬得發燙的水泥地上,用各自的質檢印章在紙上蓋30個印,結果有的歪歪斜斜,有的模糊不清。張鴻校當場表示:“我抓質量,就從蓋章抓起!”由于狠抓了質量管理制度,使“不要在我這里誤了取得生產許可證”,成了全體職工的共同心愿,最后終于順利地獲得了美國聯邦航空局的生產許可證,同時也使公眾意識在公司內部得到了普及。
自我的三個基本要素在每一個個體那里所占有的比重是不一樣的。有的傾向于生理方面,有的傾向于社會關系方面,有的傾向于精神方面,這樣個體的自我就顯示出不同的水平層次。自我的不同水平層次稱之為自我的境界。自我具有四個境界。
1.生理自我的境界。
生理自我的境界是一種低水平、低層次的自我境界。處于這種境界的自我意識表現為注重自己的生理屬性,強調自己的物質要求以生理和物質方面的優越與否作為評價自己的依據。生理方面具有某種優勢,例如長得漂亮、身材好可以使有些人感到高人一等;如無這方面優勢,也可通過刻意修飾、衣著華麗、搔首弄姿來予以彌補物質方面的優勢、出身、學歷等也可成為自我滿足的資本,例如以具有高消費的能力、出身名門望族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以學歷代替自己的真正水平,等等。處于生理自我境界的人在精神方面缺乏追求,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偏重于自我表現。當他們感到自己在這些方面不如別人的時候,往往感到自卑,甚至令人不可理解地輕生。
2.社會自我的境界。
社會自我的境界是一種較高水平、較高層次的自我境界。處于這種境界的自我意識表現為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強調社會對人的制約作用,因此它是以個人是否能與周圍的環境、與環境中的人和睦相處作為評價自己的依據的。關心周圍的人對自己的態度是這一自我境界中人的一個重要特點。一般說來,他們的行為較謹慎,在不同的人面前和在不同群體中往往有不同的表現,自我掩飾的能力比較強。當他們感到自己的某些優勢在周圍環境中只能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采取消極的態度適應環境;而當他們感到自己有能力改變周圍環境的時候,又往往會在積極心態的推動下積極地表現自己,以贏得更好、更高的社會評價。
3.精神自我的境界。
精神自我的境界,是一種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自我境界。它與生理自我境界和社會自我境界的區別在于它把精神上的追求放在第一位,受自己的精神方面的信念、理想支配,不太為個人的一時的利害得失和外部環境的不利評價所動搖。它是一種自我比較,即把現實的我和理想的我作比較,因而比較超脫。精神自我境界高于社會自我境界,是說它在個人的成長方面更具有自覺性,企望自我完善,較少受功利的影響。處于精神自我境界的人比較注重自己的心理衛生和心理修養,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保持較好的道德情操,這是積極的一面;但他們信奉“獨善其身”的信條,為人處世有優越感,這又具有一定的消極性。因而精神自我境界并不是理想的自我境界。
4.和諧自我的境界
和諧自我的境界是指個人和社會關系和諧發展的理想的自我境界。它兼具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精神自我的特點,三者在個體身上高度統一。首先,它是充分發掘個體生理和物質方面潛力的自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苦行僧,注重自己的儀表和風度,愛惜屬于自己的一切包括名譽、健康、自己的物品等等;其次,它是了解和掌握社會對人的要求和期望的自我,不是個人至上,我行我素的唯我主義者,能夠自覺地按照社會的要求調節自己的行為,能夠在社會中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