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型勸導是少數人對多數人或下級對上級進行勸導的方法是和浸潤式勸導相對應的一種勸導方法。浸潤型勸導是對被浸潤的對象施加影響,而逆向型勸導是被浸潤的對象對周圍的浸潤者施加影響。逆向型勸導的形式和作用就像潮流中的逆流一樣,雖然力量相對弱小,但也可能改變潮流行進的方向和路線。
逆向型勸導對公眾心理的影響是“疑”和“悟”的影響。疑,就是對已經形成的看法和意見發生懷疑;悟,就是醒悟逆向型勸導的內容合理。我們經常說“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里”、“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多數人認為正確的有時并不一定正確,上級領導的看法、意見有時也會有片面性。在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逆向型勸導也就有了它發揮作用的余地,就顯得十分必要和可貴。
逆向型勸導是能夠發揮它影響公眾心理的作用的。心理學家阿倫(V.L.Allon)和勒溫(J.M. Levin)在1971年主持的一項研究中設置了三種情境:錯誤的輿論一致;錯誤的輿論一致中加入一個正確意見的表達者;錯誤的輿論一致中加入一個更錯誤的意見的表達者。他們要求被試作出三種判斷:第一,認知方面的判斷,如哪兩條直線長度相同;第二,知識方面的判斷,如“夏威夷是不是一個州”;第三,意見方面的判斷,如在某種情況下應該怎么做。實驗結果表明,在認知方面,錯誤的輿論一致使97%的人附和,在加入一個正確表達者后有40%的人對錯誤的輿論附和,在加入一個更錯誤的意見表達者后有47%的人對錯誤輿論附和
這項研究的基本結論是:只要出現一個不同的聲音,不管正確與否,都會對原來的判斷造成威脅;有17% -50%的人會在不同的聲音(初級的逆行式勸導)的刺激下放棄對原來判斷的附和。這也等于說,逆向型勸導至少可對17%—500/0的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毛澤東也一貫倡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事實上逆向型勸導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阻力很大。歸納起來,構成這種阻力的因素主要有:勸導對象的心胸和作風、群體的習慣和成員間的關系、權利的壓制和限制、勸導者地位和職權的約束,等等。所以,逆向型勸導本身的作用同它事實上能夠發揮多大作用是兩個問題。重復做前面阿倫和勒溫的實驗,不管在什么時間、地點,得出的結論可能都一致;但那種實驗中除了被試以外,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實驗助手,他們不用考慮逆向型勸導會遇到什么阻力,不用考慮這種勸導會給他們帶來什么后果。在現實生活中情況就不一樣,敢于進行逆向型勸導的作用也就有限。
逆向型勸導本身的作用不亞于其他的勸導方法,甚至從防止和糾正錯誤等角度說作用比其他方法更大。為了在現實生活中充分發揮逆向型勸導的作用,應當在條件和后果(對勸導者的后果)兩個方面努力;在公共關系活動中,作為專門機構的公共關系部要發揮更大的作用。舉例來說,在公共關系部中增添一套變音錄音設備,鼓勵內部公眾發表不同意見,由公共關系部將變音后的錄音放給有關的領導和人員聽;公共關系部主動地個別征詢意見,由公共關系部出面將有價值的意見轉告有關的人員等等。這些做法不但能夠保護勸導者免受勸導后的打擊,而且可以通過公共關系部給勸導者相應的獎勵、鼓舞和保持他們的責任感。實際上,公共關系部也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參與逆向型勸導,甚至可以說他們本身更應當把逆向型勸導視為開展公共關系活動的一種方法和手段。當然,上面舉例講到的這些做法都不是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要在消除逆向型勸導的阻力上做文章。只有在組織內部創造一個真正民主的氛圍,形成勇于開展和能夠容忍逆向型勸導的習慣和風氣,才能夠在全社會充分發揮逆向型勸導的作用。而在目前的情況下,由公共關系部帶頭采用一些過渡性的辦法,則是從根本上創造有利于發揮逆向型勸導作用的條件的一個必經的環節。 |